儿童康复让更多“折翼天使”展翅翱翔——鹤壁残联“共享阳光·助残脱贫”系列报道之六
5月25日,鹤壁市残联在《鹤壁日报》推出“共享阳光·助残脱贫”系列报道之六:《市残联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让更多“折翼天使”重新展翅翱翔》。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但有一些儿童,因为先天或后天种种原因而患上影响健康成长的病症,成了“折翼天使”。
近年来,市残联大力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帮助一大批智力残疾、脑瘫、自闭症、听障的儿童走上了康复的道路。5月22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市聋儿语训中心:
帮90%以上到此训练的听障儿童达到正常入学水平
在市聋儿语训中心教师蒋云的手机里,保留着9岁女孩妮妮(化名)妈妈发的视频。视频中,这位小女孩合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活泼而自信,从视频上很难看出,她是一名听障儿童。妮妮曾在市聋儿语训中心学习了两年多,才达到了正常的语言水平。
记者采访时,蒋云正在给来自浚县屯子镇的7岁男孩浩浩(化名)上语言课。她耐心地给浩浩示范口型,矫正浩浩的发音。
“浩浩一岁前听力正常,也会一些简单的发音。后来因为一场高烧,他就听不见了,啥话也不会说了。”浩浩的奶奶王太莲说到这里,忍不住红了眼眶。她说,在市残联的帮助下,浩浩3岁时免费植入了人工耳蜗,这才恢复了听力,但语言发育能力已经受到影响。后来,她带着浩浩不定期地到这里做语言训练,使小浩浩学会了与人交流对话。
据了解,市聋儿语训中心于1991年成立,承担为7岁以下的听障儿童免费做抢救性语言康复训练。至今市聋儿语训中心已训练听障儿童近千名,90%以上在此训练的听障儿童都达到了正常入学水平。
“据我们了解,很多听障儿童在幼时都有过发烧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的经历。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家长,孩子一旦出现高烧症状,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蒋云说。
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
专业的团队、先进的 设备,让每一个残疾 儿童都能得到救治
“小宝,把手臂张开……”5月22日,在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淇滨区的王女士正带着4岁半的儿子做水疗。
王女士的儿子出生时因缺氧致使大脑受损,3岁时仍不会站立,也不会与人交流。经残联部门介绍,王女士带儿子到这里做系统的康复治疗。
“这儿的医生很专业,也很负责。经过一系列的治疗,现在小宝(化名)已经能独立走路,还会一些简单的交流。”王女士说,看到儿子这一年半以来的进步,她很欣喜,也很感动。
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是市残联设立的一家公益性残疾人康复教育机构,主要承担7岁以下智力残疾、脑瘫、自闭症儿童的抢救性治疗项目。
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除了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团队外,还有多种先进康复治疗设备,如语言认知评估系统、多媒体感统律动系统、脑生物反馈治疗仪、水疗仪、熏蒸仪等。
“我们会对每一个孩子进行科学的测评,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取律动、游戏、美术治疗、音乐治疗等方式进行引导式康复教育,帮助孩子打开心灵的窗口。”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主任俞惠宗说,他们还成立了康复教育服务队,定期到基层开展登记、筛查等上门服务工作,争取让每一个智力残疾、脑瘫、自闭症儿童都能及时得到救治。
上一篇:志愿者把帮助残疾人当成责任和义务——鹤壁残联“共享阳光·助残脱贫”系列报道之五
下一篇:爱心义卖 为残障朋友撑起一片绿荫